|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供热要闻 » 正文

热计量装置成摆设 推进热计量改面临重重阻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1  浏览次数:32198
  据报道,截至今年年底,北京市热计量改造面积累计将达到1亿平方米。热计量用户能自主调节室温,不仅节约能源,还能节省热费,本来一直备受期待。但调查发现,真正实施按热计量收费的既有居民住宅建筑非常少,大部分居民楼的热计量装置成了摆设,甚至有的地方装了6年至今也没用过。
  热计量装置成摆设推进热计量改革面临重重阻力
  由节能公司负责热计量改造的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同时由其计量收费,以此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热计量改造,消除供热企业的垄断。这模式或许值得借鉴。
  尽管好多市民没用上热计量,甚至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热计量改革,其实不仅北京,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大力推了多年。2005年,当时的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核心就是供热要实行计量收费,用多少热能就花多少钱,可这样一个看似美好的改革,却一直面临重重阻力。
  在网上一搜,会发现2011年有则新闻标题看起来很眼熟——《供热计量改革推行6年阻力重重》。新闻披露的,就是当时很多城市对热计量改革阳奉阴违,不装热计量表、装假表,或者装了表也是闲置,为此,住建部还开展了专项检查。如今3年过去,“阻力重重”的局面,似乎还是没有多大改观。
  问题的根源何在?有业内人士说,“根儿上还是钱的问题”。因为按现在的热计量收费制度,用户先按面积交纳供热费,然后根据实际用的情况“多退少不补”。用少了企业退钱,用多了不用补交。换句话说,企业改得越好可能越“赔本”。热计量改革,对企业本来就是一种“革命”,不仅要硬件投入,在管理上还必须更为精细,才能适应热计量模式。如果不能从中获益甚至还要“赔钱”,供热公司确实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干这事儿。
  一件好事长久陷于尴尬境地,光是指责哪一方,未必有用,找到破解僵局的办法才是关键。据国外的经验,从按面积收费改为计量收费,将节能百分之三十以上。仅此一条,热计量改革也是必须要想办法实际推进的。问题在于,怎么提升供热企业的积极性?从收费层面能给企业的激励空间有限,因为如果让市民多交钱,显然阻力也会大。更值得考虑的,或许还是怎么给企业更多“压力”。
  此前有报道,天津、承德等地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即由节能公司负责热计量改造的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同时由其计量收费,以此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热计量改造,同时希望消除供热企业的垄断。这模式或许值得借鉴。从改革的角度看,热计量通与不通绝不只是“钱”的事儿,而是怎么合理安排制度,引入竞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主动参与改革。
 
关键词: 热计量装置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合作电话:010-80801894 媒体联系:QQ 769209918 Email: 769209918@qq.com(征稿)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