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南北集中供暖的差异性。南北供暖的差异主要有两点:供暖热源和建筑损耗。关于供暖热源,北方地区,特别是农村,普遍采用煤炭取暖,之后形成了以煤炭为热源的集中供暖系统,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降低能源损耗。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化,政府不断推动煤改电和煤改气等措施实现能源替代,始终在推动北方地区的清洁取暖之路朝前走。其中,煤改电措施是实现供热低碳转型的关键,随着电力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电也会越来越干净。而南方则不同,目前南方居民一般以空调和电暖气来度过寒冬,其对应的取暖热源几乎全是电力。由于低碳要求,南方像北方一样采取以煤炭为热源的常规集中供暖方式不可行。在长期实施集中供暖、供暖经验丰富的北方地区,尽管供暖热源还是以煤炭为主,但供暖正处于新能源逐步替代煤炭的进程中。例如,北京市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供热占比达10%以上”的目标。因此现阶段南方地区直接采用新能源供热的难度很大。
关于建筑损耗,集中供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能源损耗:管网损耗、输送损耗、以及建筑损耗。其中,南北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损耗方面。房屋建设之初,北方地区就对墙体保温性要求较高,因此北方房屋墙体普遍厚于南方地区。因此在相同供暖面积需求下,供给南方地区的能源就要多于北方地区。
其次是集中供暖还是分户供暖。当前南方居民一般以空调和电暖气来度过寒冬,这种分户取暖的方式虽然方便,但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节能减排,还存在着安全隐患。首先,每个家庭都需要购买和维护自己的供暖设备,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其次,分户自己取暖可能导致能源的分散使用,无法体现集中供应和调配的优势。最后,分户取暖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相比之下,对于与北方毗邻,气候温度实际上与北方一些地区相近的南方区域,采用集中供暖具有优势。首先,集中供暖可以实现能源的集中供应和调配,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集中供暖可以降低家庭的供暖设备需求并减轻经济负担。最后,集中供暖还可以提供统一的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减少了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从节能减排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这些区域的集中供暖可能更为合适。
当然,集中供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明显的是集中供暖需要统一调控,每个家庭难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来选择供暖设备。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供暖产品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向前推进,研发可分户调节、远程控制的数字化供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除集中供暖的这一困境。
最后是南方集中供暖的低碳热源从哪来?对于温度比较低的一些南方区域,构建集中供暖系统主要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构建以电为热源的供暖系统,方案二是探索以新能源为直接热源的供暖系统。第一种方案的好处在于,当地发电结构的清洁低碳转型将可以直接带动供暖系统的清洁化。相比于当前南方地区以电为热源的分户空调和电暖气等取暖方式,集中供暖的电热设备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但缺点也在于供暖系统的低碳转型受限于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进程,同时对于发电和供热的协同性要求较高,而且基础设施投资大。第二种方案除了基础设施投资大,其好处在于加快了对供热低碳转型路径的探索,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能源禀赋,探索适合当地的新能源供热模式。但缺点在于无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以新能源为热源的供暖系统需要长时间探索。
面对上述3方面争议,在南方温度低的区域推行集中供暖或有三点建议:一是推动建筑节能。南方推行集中供暖绕不开对旧建筑开展节能改造和提高新建筑节能标准。因此,无论家庭选择集中供暖还是分户取暖,相应的节能工程会使建筑更保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催生供暖新业态、新产品出现。由于南方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支付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在南方推行集中取暖,将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取暖产品的研发提供更加强劲的市场驱动力。在集中取暖模式下,能够实现分户调配和远程控制的智能化取暖产品和供暖业态,既能够满足家庭差异化取暖需求,又能缓解当前北方集中供暖统一调度带来的能源效率问题。有了南方地区的供热的加入,更广阔的市场将更快的催生供暖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出现。第三,倒逼供暖低碳转型的进程。近年来,各地区陆续有新能源供暖项目上马,比如核能供暖、地热供暖和太阳能供暖。但是各类新能源供暖依旧面临着供暖效果、供暖价格和节能三个方面的挑战。北方地区存在着以煤炭为热源的完整供暖系统,在这一前提下,要想打破原有的供暖系统而构建以新能源为热源的供暖系统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缺乏探索新能源供热新模式的动力。而南方地区已经形成以电力为热源的分户取暖模式,再加上“双碳”目标带给当地政府的压力,使得南方地区集中供暖可以采取构建低碳供暖的新模式。
(林伯强,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黄辉,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转型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