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情况如何?未来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如何施力?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在中国举办,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机遇?日前,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地热能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世良。
中能传媒:我国地热能开发具有哪些优势?当前地热能开发的现状是怎样的?
刘世良: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能够持续利用、现实可行、具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我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中低温地热资源。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干热岩型地热能基础资源量更加巨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是满足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南方夏热冬冷地区清洁制冷供暖需求的重要清洁、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作为分布式能源,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更加适合中小城市、远离城市集中供暖管网和燃气管网、电网负荷难以承受的地区。
整体上来说,我国地热能产业已逐步完成了从小到大、从粗放到有序发展的过渡,技术开发与装备能力逐渐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终端应用体系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能传媒:目前全球地热能开发利用情况如何?我国在全球地热能产业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目前开展了哪些国际合作?
刘世良:根据第六届世界地热大会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地热能开发利用装机容量合计124吉瓦,中国、美国、瑞典依次位居前三名。其中,中国装机容量47.2吉瓦,全球占比达到38%,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地热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水电的九分之一,风能、太阳能的五分之一。
此前,受资源分布、价格因素的限制,我国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但在清洁供暖需求的驱动下,地热供暖(制冷)优势明显,不仅可以满足更多百姓冬季取暖需求,也是助力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地热能开发领域的企业、高校以及行业协会长期致力于与国际地热界的交流合作。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在热储可持续开发技术领域实现强强联合,开展联合科研创新与合作。2019年,中冰地热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联合国地热大学的11位国际专家开展为期5周的专业培训。中国石油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开始在深层钻井和干热岩研究方面进行共同合作。2022年,中国石化与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在二氧化碳增强干热岩开发与安全封存方面进行合作,促进了我国地热科技发展与国际共轨并行。
中能传媒:您认为我国未来应如何做好地热资源应用,并进一步扩大地热产业发展规模?
刘世良:我认为应加大地热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相关标准体系,设立支持地热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研发的专项资金,投资建设地热技术研发基地、国家重大实验室及重大示范项目,加强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科研攻关力度。对战略性替代资源干热岩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给予重点支持,加速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
加快推进地热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的碳资产市场交易机制,尽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培育一批符合国际水平的中介机构和审核机构,规范碳资产交易,实现地热减排价值化,提高企业积极性,推动地热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地热利用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用能优惠等配套政策,明确采用“取热不耗水”等先进技术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可以享受大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供暖、节能减排等现有政策的资金支持;对实现“取热不耗水”技术要求的地热项目实施免征或从价从低计征资源税政策;取消或大幅度降低采矿权费用,按照清洁能源供暖标准适当提高取暖价格,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能传媒:世界地热大会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今年我国将首次举办此项行业盛会。当前,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刘世良:历届世界地热大会都是全球地热资源领域政、产、学、研各方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高水平办好世界地热大会,将有力推动我国地热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彰显地热产业国际影响力。
2014年以来,国家地热能中心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地热国际论坛。2019年,国家地热能中心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联盟)的地热专业委员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共同代表中国成功赢得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主办权。2022年4月,在国家能源局、中国地调局的支持参与下,国家地热能中心联合上述行业协会,共同成立了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中国组委会,发动承办单位中国石化加强支持。
中国组委会与国际地热协会设立了联席会议机制,迄今召开了7次联席会,协调国际性的筹备工作,通报有关进展,协商重大事项,开展联合决策。国内外地热行业组织联合推进,动员全球一切热爱地热的力量推进筹备工作,努力将大会办成功、办精彩,办出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
目前,大会初步定于2023年10月9日开幕,预计将有2000名国内外嘉宾参会。现已征集到英文技术论文927篇,发布了展览方案,初步征集筛选了11条地热科考路线,策划了10项非技术活动,落实了大会举办场地,举办了地热科普公益展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为大会预热升温。
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展技术论文审核,完善中国国家地热主旨报告,全面启动赞助和展览工作,策划组织精彩的开闭幕式,加快落实非技术活动、短期课程、地热科考,继续扩充招募志愿者,持续开展新闻宣传,推动我国地热国际合作交流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