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冷暖,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把握群众期盼,推动集中供热扩面提质工程,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加强供热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供热管理,提高供热服务水平,促进集中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朔州市发布《朔州市集中供热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遵循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绩效管理、保障供给的原则,鼓励供热领域技术进步,加强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实现低能耗供热和计量用热。
根据条例,在供热模式方面,朔州市集中供热领域除由国有企事业单位运营外,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提升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热项目,应当合理选择运作方式,规范运行。明晰双方权利义务边界,建立投资、补贴与热价的协同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
其中,涉及集中供热公共管网建设的部分,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应当在项目协议中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和供热设施的物权关系。
此外,条例明确,供热期内除不可抗力因素或者热用户责任影响正常供热外,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热用户的卧室、起居室内的温度全天不低于18℃。
改造老旧片区 集中供热扩容
“以前冬天我们还要储煤自行取暖,现在好了,我们小区纳入到了集中供热范围,不用再储煤过冬,家里温度也很高,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居民刘先生说。
刘先生居住的小区隶属于朔城区南城街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冬季供热只能依靠自己烧煤。去年以来,朔城区持续推进老旧片区供热改造,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辖区集中供热改造项目,将辖区统一接入集中供热,为居民安装室内温控调节阀,同时为小区增加外墙保温层,小区首次实现了集中供热。
实行集中供热不仅提升了室内温度,还为居民解决了不少烦心事。“过去我们每年要买2000多元的煤,接入集中供热后,缴纳的暖气费和购买煤炭的费用基本相同,花同样的钱,我们省去了买煤、搬煤、烧煤、整理煤灰等一系列的麻烦,特别省心。”居民王阿姨高兴地说,“家里现在又干净又暖和,这可是笔划算账。”
同时,围绕群众反映的“供不上”和“供热不达标”等问题,朔州市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在可铺设集中供热管网的“城中村”“城边村”积极拓展集中供热覆盖范围,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及配套管网工程;对热源分布不平衡的区域,进行热源补位互联;对燃煤锅炉供热、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进行热电联产全替代。
加强全面体检 推进清洁取暖
为了提高供热稳定性,朔州市不断完善城市集中供热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工作,围绕热源保障、设施维护、隐患排查、运行调控、室温达标、燃料储备、应急管理等方面,制定具体工作落实方案,在供热间歇期开展“冬病夏治”。
相关负责人表示,朔州市对所有供热管网、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按照“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进行仔细排查、逐个维修保养,通过反复巡查、维护、检修,保障供热设施安全。据了解,朔州市去年累计检修养护主管网340.37千米,检测养护设施2027项,改造老旧管网74.95千米。
此外,朔州市积极推动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改造,主要包括热源侧热源清洁化替代和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两个方面,按照“市级指导、区级推动,企业实施、企业运营,户为主体、整村推进,多元投入、政府奖补,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清洁供热,遵循“先规划、再合同、后改造”的程序,保障群众基本取暖需求。
改造过程中,为保障广大群众安全、平稳采暖过冬,平稳衔接新旧供热系统,朔州市要求,新热源保障未落实或新建供热系统未竣工验收、未与用户供热管网连通等不具备供热条件之前,保留原有热源及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