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年的行业深耕和稳健发展,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于我国北方采暖区15个省份,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湖北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非集中供暖区域。
“登陆创业板,是工大科雅一个崭新的开始。公司处在一个持续增长的赛道。未来,我们的产品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供热节能改造全系列产品综合服务商,力争成为供热节能行业的隐形冠军。”近日,工大科雅董事长齐承英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详细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工大科雅董事长 齐承英
“专业+专注=专家”
作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齐承英是国内智慧供热领域的知名专家,曾多次主持和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多个地方标准的编写制定工作,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2002年,在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精神的鼓励下,齐承英带着自己的专利成果,与学校其他老师在河北工业大学创业产业园共同创办工大科雅。
回忆20年的创业历程,他坦率地说:“从技术专家到把企业做成行业‘专家’,并不是一条坦途,要攻克市场认可、资金短缺等重重阻碍,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
“在创业前期,产品局限于小批量应用。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热力企业注重信息化改造,自2009年开始,公司业务逐年递增,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公司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挂牌新三板。公司股权结构日益优化,引入央企、地方国企、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公司骨干员工持有股份,逐步实现聚集智慧、共赢共享。”齐承英回忆道。
如今,公司已形成以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智慧供热服务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公司的拳头产品——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已实现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及雄安新区、160 个县(市、区)的覆盖。同时,公司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已推广应用至乌鲁木齐、潍坊等地,覆盖供热面积合计已达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15个省份建立了应用示范项目。公司现服务于包括华电供热、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国企和大型热力公司在内的100多家热力企业。”齐承英介绍。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50%左右。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至1.17亿元,同比下降约20%左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52.62万至1509.27万元,同比增长0.12%至20.64%。据了解,在营收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归母净利润小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收入规模受个别大型项目验收进度的影响较大,同时主动收缩了供热维护托管服务的业务规模,今年上半年公司无毛利率偏低的大型项目。
科技创新是发展根本
凭借突出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工大科雅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的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是国内唯一完全‘基于底层程序语言开发的专用软件平台’,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软件,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核心是数据挖掘分析、供热数据特征理论建模和重构、优化预测控制策略。”齐承英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投入和积累,公司已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供热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和应用成果,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公司自主研发出了面向热力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类型客户的智慧供热应用平台,该平台既可满足热力企业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的需求,又有助于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齐承英表示,工大科雅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工大科雅分别投入研发费用0.25亿元、0.3亿元及0.34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14项发明专利、148项软件著作权。
打造供热节能行业隐形冠军
根据招股说明书,工大科雅的募投项目为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体系升级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齐承英表示,募投项目围绕主营业务开展,可以夯实技术开发、产品制造、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未来,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工大科雅将打造国产信创体系的软硬件供热输配控制系统,助力行业主管部门保障城市供热安全、低碳管理、保障民生服务,为热力企业大幅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所在的行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赛道。随着城市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供热设施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新建建筑供热节能升级两大市场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齐承英认为,“登陆创业板是工大科雅的新起点。我们可以聚集更多优质高端人才,在工大科雅这个平台上,实现互利共赢。”
谈及公司中长期规划,齐承英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工大科雅品牌价值和行业影响力有望逐步增强。我们的产品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供热节能改造全系列产品综合服务商,力争成为供热节能行业隐形冠军。”
作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齐承英是国内智慧供热领域的知名专家,曾多次主持和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多个地方标准的编写制定工作,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2002年,在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精神的鼓励下,齐承英带着自己的专利成果,与学校其他老师在河北工业大学创业产业园共同创办工大科雅。
回忆20年的创业历程,他坦率地说:“从技术专家到把企业做成行业‘专家’,并不是一条坦途,要攻克市场认可、资金短缺等重重阻碍,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
“在创业前期,产品局限于小批量应用。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热力企业注重信息化改造,自2009年开始,公司业务逐年递增,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公司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挂牌新三板。公司股权结构日益优化,引入央企、地方国企、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公司骨干员工持有股份,逐步实现聚集智慧、共赢共享。”齐承英回忆道。
如今,公司已形成以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智慧供热服务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公司的拳头产品——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已实现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及雄安新区、160 个县(市、区)的覆盖。同时,公司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已推广应用至乌鲁木齐、潍坊等地,覆盖供热面积合计已达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15个省份建立了应用示范项目。公司现服务于包括华电供热、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国企和大型热力公司在内的100多家热力企业。”齐承英介绍。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50%左右。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至1.17亿元,同比下降约20%左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52.62万至1509.27万元,同比增长0.12%至20.64%。据了解,在营收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归母净利润小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收入规模受个别大型项目验收进度的影响较大,同时主动收缩了供热维护托管服务的业务规模,今年上半年公司无毛利率偏低的大型项目。
科技创新是发展根本
凭借突出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工大科雅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的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是国内唯一完全‘基于底层程序语言开发的专用软件平台’,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软件,掌握核心技术。其技术核心是数据挖掘分析、供热数据特征理论建模和重构、优化预测控制策略。”齐承英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投入和积累,公司已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供热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和应用成果,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公司自主研发出了面向热力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类型客户的智慧供热应用平台,该平台既可满足热力企业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的需求,又有助于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齐承英表示,工大科雅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工大科雅分别投入研发费用0.25亿元、0.3亿元及0.34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14项发明专利、148项软件著作权。
打造供热节能行业隐形冠军
根据招股说明书,工大科雅的募投项目为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体系升级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齐承英表示,募投项目围绕主营业务开展,可以夯实技术开发、产品制造、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未来,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工大科雅将打造国产信创体系的软硬件供热输配控制系统,助力行业主管部门保障城市供热安全、低碳管理、保障民生服务,为热力企业大幅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所在的行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赛道。随着城市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供热设施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新建建筑供热节能升级两大市场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齐承英认为,“登陆创业板是工大科雅的新起点。我们可以聚集更多优质高端人才,在工大科雅这个平台上,实现互利共赢。”
谈及公司中长期规划,齐承英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工大科雅品牌价值和行业影响力有望逐步增强。我们的产品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供热节能改造全系列产品综合服务商,力争成为供热节能行业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