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求索,跨界开拓市场
1995年,还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的张振新看到了双良校招的宣传册,本是陪着同学来面试,自己却机缘巧合地投身到了双良的进取大潮中。刚到双良的半年,缪双大主席每天都会亲自参与培训,从产品技术原理到企业文化,缪双大主席的亲和和三化建设的氛围感染了他,于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决定扎根于此。


起初,某氯碱企业客户希望利用余热进行制冷,但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自身的工艺流程相结合,想让双良提供解决方案。张振新听闻后,立刻赶到了项目现场,认真研究客户的工艺图纸,通过计算余热放热量和工艺制冷需求,为客户量身制定了一套利用余热制冷的方案,将生产工艺中的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变废为宝,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最终此方案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开辟了双良节能产品新的市场布局。

乘风破浪终有时,截至目前张振新带领团队完成了数百个供热项目的方案设计,其中有80多个电厂利用双良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供热的项目已投运,有22个城市已采用双良溴化锂换热机组进行大温差供热,每年为实现节能400万吨标准煤,深刻践行了双良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为重要使命,为“双碳”目标的落实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心如磐,扎根坚守27年
27年来,张振新从最早在西安、重庆工作,再到山西负责供热项目现场管理,如今还兼任双良节能电制冷产品部经理,不管身处何地,都矢志不渝地把艰苦奋斗作为最坚实的底色。
由于对公司所有节能产品技术性能都比较熟悉,不管是在市场一线还是在技术岗位,张振新似乎都得心应手,“双良通”张振新也担任过7、8个岗位,从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到技术支持,都是他热爱的事业。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我大半辈子都是在双良为客户提供节能减排服务的,以后还要继续为客户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问到独在异地的张振新有没有最难的时候,他回忆到,2015年,双良首次中标大型热电企业余热回收工程总承包项目,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双良也正处在从设备供应商到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环境服务商的转型期,作为现场负责人的张振新就干脆住在项目现场,施工周期跨越了整整三个季节。他白天在项目现场协调施工赶进度,晚上还要处理其他工作方面的事,在身体和心理的双层重压下,张振新连续几周都没睡到一个安稳觉,临近崩溃边缘的他只能靠着抽空和家里人打个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电话才能稍微慰藉一下自己。好在,项目的成功落地也算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只有摸索着慢慢学习,才能足够强大到觉得什么事儿都不算事儿。”不曾想到,在项目上运筹帷幄,雷厉风行的张振新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是只要度过了这个最难的坎,其他的事也会变得不值一提,那颗在他深处逐渐强大的内心,终有一天会无坚不摧。

编者按
每一次的市场开拓都是他“以客户为中心”的深耕,每一次的技术改良都是他进取不息的匠心搏动,起初被“家庭化”感染决定扎根,如今,他依旧满腔热爱,以双良为家,蓬勃进发,续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