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且稳定可靠的特点。据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李付国介绍,大港油田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开发浅层地远热泵系统,可以利用地下相对稳定的温度,实现一体化供暖和制冷,被公认为迄今为止能源效率最高、对环境最友好的供暖系统。
李付国介绍,由于地下浅层土具有恒定的温度,可以作为热能的存储器。在夏季,空调装置通过冷媒蒸发,吸收热量存储在地下;到了冬季,地下的土壤的热量可以可用于压缩机做功,使冷媒在冷凝过程中再次释放出热量。这时,热量则可经输热管线送到办公场所。
为了完成建设,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其中较为棘手的一个,是缺乏油区浅层地质资料。为此,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展了岩土热物性试验,计算出了换热孔的合理间距,制定完善了精准可行的可研方案。本着高效、经济、示范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供热站空调循环泵和分集水器基础,新建双U型浅层能源转换井641口。按照“远程控制+本地自动化控制”的原则,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完善,提升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为提升供暖运维质量,大港油田土地管理服务公司成立了由30余名地热运维专业人员组成的地热开发利用及运维管理的专业队伍。该公司运维岗员工冀长滨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对供暖设备、压力表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检,正常情况下一天10次,要是遇到恶劣天气就增加巡检频次。
大港油田土地管理服务公司地热发展中心主任杨杰介绍说,自项目投运至今,勘探开发研究院浅层地热供暖系统已平稳运行120多天,在满足冬季取暖需求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余吨。推广浅层地源热泵技术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比传统的中央空调节能30%以上。
这是大港油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思想及“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重要讲话精神,打造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港油田抓住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机遇,依靠技术、管理、开发模式多方面创新攻关,成为天津地区技术先进、环境友好、效益可观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
到“十四五”末期,大港油田预计实现地热供暖600万平米以上,年平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相当于1100亩森林一年的吸收量。大港石油人正跻身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贡献大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