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已实现了清洁能源供热,但是城边村、农村地区的燃煤供热设施仍然对环境问题有不小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首府大气环境,今年首府将完成全市剩余1.9万余台居民燃煤供热设施“煤变气”任务,争取年内在建成区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
1月3日,记者从乌市供热行办了解到,今年计划实施改造的1.9万余台居民燃煤供热设施分布在水磨沟区、乌鲁木齐县、米东区和达坂城区,涉及葛家沟村、蝴蝶谷社区、永盛村等较大片区53个。
“因为要改造的全是农村片区,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乌市供热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施工过程中各区县政府将因地制宜,对有条件使用天然气的地方实施“煤变气”,有条件使用电的地方实施电采暖改造,并且采取分户改造的方式为住户提供清洁能源供热。
记者了解到,清洁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比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电等。而目前首府供热主要使用天然气,同时配合“气电互补”、“电采暖”等多种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据悉,2017年,乌市共拆改3.2万台燃煤小锅炉,涉及41个农村片区,包括安宁渠镇、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等。改造后,可减少冬季燃煤耗量18.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0.29万吨,减少排放烟尘0.73万吨。
“自己烧炉子要拉煤、要自己照看,房子里总是有灰收拾不干净,怕炉子灭了又不敢出远门,还害怕煤烟中毒。现在改成天然气集中供暖,家里干净多了,我们也省心了不少。”家住青格达湖乡的潘秋英对“煤变气”很满意。
据介绍,去年乌市实施的“煤变气”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逾7亿元,除改造3.2万台燃煤小锅炉之外,还同步完成了35座锅炉房、724蒸吨燃气(电)锅炉、97公里天然气管线、461公里供热管网工程,共计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373万平方米。
根据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供热面积预测及燃气总量控制目标、供热能耗控制指标,燃气供热面积比例将控制在90%左右,剩余面积将由电能及其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供热。“十三五”期间,乌市新增“电采暖”面积将达到650万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农村地区供暖电化或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