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宅建筑采暖能耗为相近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城镇建筑每年仅采暖一项的能耗,就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甚至达到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目前的采暖用能高能耗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管网成浪费元凶
“我国采暖能源浪费主要浪费在管网上。”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首先是我国采暖系统普遍在低负荷、低效率下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40%至60%,管网输送效率低。其次是缺乏控制手段。我国供暖系统只有简单的调节手段,水平失调、垂直失调现象严重;少数系统有一些量化运行管理设备,供热管理人员普遍是看天凭感觉调控供水温度,供热不足或过度时,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调节。为了避免“欠供”索性提高出水温度,此时便出现了“超供”现象。
据了解,我国传统管网供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质调。即在一次管网加装流量调节阀门,调节二次管网的水温,也叫一次网调平。用锅炉的出水温度控制输配系统,再由输配系统控制外网。这种质调弊端有三:一是易损失锅炉的运行效率。二是一次管网调平费时费力。一次管网的调控没有依据,主要看回水温度,调节滞后造成了浪费。三是外管网末端缺少调控手段。
我国传统供暖的另一大调控方式是量调。即在二次管网循环泵上加装变频设备,调节系统流量。这种量调的方式也同样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外管网末端没有控制;二是加大管网的失调,温差过大;三是为了缓解末端失调问题,必须加大供热量,这样又造成了能耗的增加。
由于传统供暖系统无有效的调控手段,造成距热源、远近端各用户供暖温差过大,冷热不均,经常有不少用户投诉室温偏低,在排除了堵塞和积气等局部问题后仍得不到解决;而另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室温却偏高,用户还需要通过开窗散热来降温,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由此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集中供暖系统的热量供给不足,实际上这是供暖系统没有智能调控的典型表现。离热源越近的用户室温越高,离热源越远的用户室温就越低,伴随管网的供热半径越大,供暖失调就越严重,温差也就越大。针对上述问题,供热部门为了保证供热标准,只能超负荷供热,但又致使供热量、耗电量增加,热损增大。由于整体供暖系统无智能调节,当居民外出或上班时,无法调节室内温度,使热能极大地浪费掉,所以供暖管网无智能调控是传统供暖系统先天性的弊病。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独立供暖取代集中供暖
近年来,以独立供暖特别是电地暖取代集中供暖一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雾霾与燃煤供暖有着很大关系,并且指出,在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占87%、氮氧化物占67%、二氧化碳占71%、烟尘占60%,从而得出结果——如果用电地暖取代燃煤,城市雾霾就会大大减少。
为了说明问题,有人更是把传统管网供暖与电地暖加以比较。
环保方面,智能电采暖,以清洁的电力为能源,无有害固体、液态和气体的排放,无噪声污染。传统供暖: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2万立米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同时传统供暖以水为导热体,需要大量地下水。取暖期后废水即排掉,既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也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更有甚者,近年来,供热企业为防止用户擅自放水,往暖气水中添加臭味剂已是普遍现象,其污染程度可想而知。锅炉、泵站运行会发出很大的噪声,干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热损率对比。智能电采暖热效率高达99.69%,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损耗。再加上用户的行为节能,在同等供暖情况下,会比传统供暖节能50%,而以水为介质的传统集中供热热效率只能在65%左右。智能电采暖可通过错峰平谷的方式利用电能,最为突出的是电采暖这种技术90%以上是在夜间用电,既可解决用电负荷低谷时段风电并网和风电的弃风限电问题,又减少了电能的浪费,为用户节省了费用。分户、分室、分时供暖,温度可随意调控。不住人时可不供暖,不同居室需要不同温度时可随意调整,能够达到既节费又节能的双重目的。智能电采暖克服了管网式供暖热源近端与远端温差、高层与低层温差、同一栋楼房中间和两侧的温差等缺点。在保温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智能电采暖每户的温度没有差别。
初看起来,好像传统供暖就“罪该万死”,而智能电地暖则全是优点,一些人更是呼吁国家赶紧出台政策全面推广电地暖。虽然呼吁不少,但国家的确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究其原因,记者调查发现,不是国家不重视环保,而是智能电地暖有其自身致命的弱点,难以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全面推广。
先说环保,智能电地暖消耗的电能不可能凭空而降,主要还是燃煤发电,因此,智能电地暖供暖不是没有污染,而是把污染源从一个地方换到了另一个地方。再说节能。记者调查发现,在北方几乎没有几个家庭完全使用智能电地暖,原因是成本太高。同样的取暖面积,达到同样的室温,一个采暖季,用户用电取暖所需支付的费用是传统集中供暖的五至六倍。如此高额的取暖费,一般家庭是难以承受的。“智能电地暖仅仅适合我国不太寒冷的南方,或者北方补充供暖,它不可能全面代替集中供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即使居民能够承受高额的取暖费用,把全国的集中供暖改成智能电地暖,取暖季用电负荷必将大幅上升,并大量消耗燃煤,同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众所周知,任何形式的能量转换都不能达到100%,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转换的过程中都要损失相当一部分。故燃煤通过燃烧直接转化为热能,相比于燃煤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后,再转换为电能,再由电能转换为热能,后一种方式肯定要比前一种方式多损失能量。再说,电厂、水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都可用于冬季取暖,许多地方并不需要单独烧煤取暖。因此,呼吁用电地暖取代传统集中供暖,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并不现实。北方的主要供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要靠传统的集中供暖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