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供热采暖季即将开始,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昨天上午表示,目前全市供热单位已经陆续完成打压试水等供热前准备工作,本月底将全部具备供热条件。对于是否会提前供热,11月初的第三次天气会商后才会有结论。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供暖费“暗补改明补”政策今年有了最新进展。目前,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落实“暗补改明补”,补贴款已经发放到个人手里。对于特困群体的补贴办法也正在制定当中。
超一半供热面积用“燃气”
今年本市供热面积为7.8亿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00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为5.7亿平方米。在燃料结构方面,燃气供热面积占比超过55%,燃煤与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各占22%左右。据市市政市容委供热办主任王爱民介绍,随着本市持续推进“煤改气”,今年城市燃煤总量由430万吨降至400万吨以下,清洁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
今年供暖季,新建成的东北燃气热电中心将加入市政供热大网,这标志着四大热电中心全部投入运行。据了解,东北和西北燃气热电中心,与已经建成的西南和东南燃气热电中心一起,并称为北京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是北京市热网的主力支撑,也是本市构建安全高效低碳供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拨款机关单位“暗补改明补”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供暖费“暗补改明补”政策今年有了最新进展。目前,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落实“暗补改明补”,补贴款已经发放到个人手里。
今年年初,中央单位已经率先实施了“暗补改明补”政策,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开始跟进。此外,对于特困群体的补贴办法,目前也正在制定当中。什么是“暗补改明补”?通俗地说,“暗补”是指单位负责代缴供暖费,或者职工预缴供暖费后,凭发票到单位报销;“明补”则是单位以补助、津贴等方式把供暖费发放给职工,由职工自行缴费。“暗补改明补”意味着缴纳供暖费的主体由单位变为个人,符合“谁用热、谁缴费”的原则,冬季供暖将不再是职工福利。
下月初商定确切供暖时间
针对今冬供暖是否提前的问题,王爱民介绍说,与近30年相比,今年入秋以来本市平均气温偏高,但是比前两个采暖季气温低。根据目前判断,提前供热的可能性较小,但确切信息还要等到11月初的第三次天气会商后才能有定论。
从目前的保障情况看,当北京东部地区平均气温不低于零下7.5℃、西部地区不低于零下5.7℃时,保证居民室温达标是没有问题的。从近几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本市的平均气温均高于这两个温度值,整体来看供暖保障没有问题。此外,热力集团的3座尖峰供热厂,在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热电厂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相应的热源保障。本市也储备了充足的应急燃煤和应急燃油,并制定了多套供热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供热的启动、热电厂发生事故、一次管线发生事故、天然气出现短缺和极端天气的应对等情况作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
相关
11月大气专项执法瞄准“供暖季”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11月本市将进入供暖季,环保部门将加强对供暖设施设备和散煤使用情况的执法检查。另据了解,在10月“联合执法周”行动中,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01起,均拟立案处理。
据市环境监察总队负责人介绍,10月12日至10月16日,北京市环保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0月联合执法周”行动。此次执法周以煤烟型污染、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扬尘焚烧类污染为检查重点,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2033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01起,均拟立案处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涉及的环境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不正常使用、个别企业未取得环评审批手续即投入生产、无手续进行散煤销售和煤堆未覆盖、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存放管理等四个方面。
11月本市将进入供暖季,对此,在11月的执法周行动中,环保部门将结合全市统一开展的“大气专项执法季行动”,加强对供暖设施设备和散煤使用情况的检查。据了解,一方面,要对锅炉房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燃煤、燃气、燃油锅炉使用单位及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重点单位进行检查。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将联合城管部门对无照生产、销售劣质散煤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行为进行检查。
超一半供热面积用“燃气”
今年本市供热面积为7.8亿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00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为5.7亿平方米。在燃料结构方面,燃气供热面积占比超过55%,燃煤与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各占22%左右。据市市政市容委供热办主任王爱民介绍,随着本市持续推进“煤改气”,今年城市燃煤总量由430万吨降至400万吨以下,清洁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
今年供暖季,新建成的东北燃气热电中心将加入市政供热大网,这标志着四大热电中心全部投入运行。据了解,东北和西北燃气热电中心,与已经建成的西南和东南燃气热电中心一起,并称为北京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是北京市热网的主力支撑,也是本市构建安全高效低碳供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拨款机关单位“暗补改明补”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供暖费“暗补改明补”政策今年有了最新进展。目前,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落实“暗补改明补”,补贴款已经发放到个人手里。
今年年初,中央单位已经率先实施了“暗补改明补”政策,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开始跟进。此外,对于特困群体的补贴办法,目前也正在制定当中。什么是“暗补改明补”?通俗地说,“暗补”是指单位负责代缴供暖费,或者职工预缴供暖费后,凭发票到单位报销;“明补”则是单位以补助、津贴等方式把供暖费发放给职工,由职工自行缴费。“暗补改明补”意味着缴纳供暖费的主体由单位变为个人,符合“谁用热、谁缴费”的原则,冬季供暖将不再是职工福利。
下月初商定确切供暖时间
针对今冬供暖是否提前的问题,王爱民介绍说,与近30年相比,今年入秋以来本市平均气温偏高,但是比前两个采暖季气温低。根据目前判断,提前供热的可能性较小,但确切信息还要等到11月初的第三次天气会商后才能有定论。
从目前的保障情况看,当北京东部地区平均气温不低于零下7.5℃、西部地区不低于零下5.7℃时,保证居民室温达标是没有问题的。从近几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本市的平均气温均高于这两个温度值,整体来看供暖保障没有问题。此外,热力集团的3座尖峰供热厂,在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热电厂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相应的热源保障。本市也储备了充足的应急燃煤和应急燃油,并制定了多套供热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供热的启动、热电厂发生事故、一次管线发生事故、天然气出现短缺和极端天气的应对等情况作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
相关
11月大气专项执法瞄准“供暖季”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11月本市将进入供暖季,环保部门将加强对供暖设施设备和散煤使用情况的执法检查。另据了解,在10月“联合执法周”行动中,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01起,均拟立案处理。
据市环境监察总队负责人介绍,10月12日至10月16日,北京市环保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0月联合执法周”行动。此次执法周以煤烟型污染、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扬尘焚烧类污染为检查重点,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2033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01起,均拟立案处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涉及的环境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不正常使用、个别企业未取得环评审批手续即投入生产、无手续进行散煤销售和煤堆未覆盖、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存放管理等四个方面。
11月本市将进入供暖季,对此,在11月的执法周行动中,环保部门将结合全市统一开展的“大气专项执法季行动”,加强对供暖设施设备和散煤使用情况的检查。据了解,一方面,要对锅炉房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燃煤、燃气、燃油锅炉使用单位及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重点单位进行检查。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将联合城管部门对无照生产、销售劣质散煤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行为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