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在“能源奇缺”的背景下,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南北供暖线”。秦岭、淮河也是中国地理气候的分界带。
根据“南北供暖线”,由于秦岭对冷暖空气有阻挡作用,南方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上南方气候比北方温暖,但在冷空气南下时,会出现过程性低温,南方一些高山地区如贵州省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湿度大,人体感觉也很冷。一入冬,与北方“暖气热烘烘”的局面相比,南边则是“冷得直跺脚”。
“在南方,由于湿度大、日照少,从体感温度来说,同样的气温条件下,会感到更加寒冷。”中国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周月华说,而且南方冬季一般是过程性降温天气,过程结束气温便会回升,冷暖快速转换也会让人的适应能力降低。
但对于南方是否应该采取集中供暖,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洪国平认为,南方地区冬季很少像北方一样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通常是过程性低温。因此,南方是否需要和北方一样采取集中供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气候论证。
2013年10月,针对是否应该采取集中供暖,贵州省气象局在组织城市集中供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贵阳市集中供暖的气候论证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全省9个主要城市中,只有毕节、水城达到城市集中供暖标准,贵阳、遵义、安顺、凯里等4个市适宜小区供暖,而兴义、都匀、铜仁等地甚至达不到小区供暖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家讨论的核心问题不该是南方是否该供暖,而是用哪些办法供暖,是否要集中供暖。其实,南方并不适合集中供暖。”
如何确定供暖季,南方与北方也大不相同。以北京为例,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小于5℃,全市则开始供暖。而南方地区则需综合考虑温度、湿度、风和体感温度等。
洪国平曾为武汉市汉阳区某一个低碳小区开展供暖季评估。在利用近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他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体感温度指数,确定小区供暖临界值。“这与北方的供暖季标准很不一样,南方供暖季更侧重考虑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南北方供暖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但在南方,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北方小很多,使用空调热泵等便能达到室内增温效果。
江亿表示,室内外温差越小,空调热泵就越省电。因此,空调热泵这种分散的采暖方式最适合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苏州等地使用。
洪国平也认为,南方地区可以开展阶段性供暖,比如采取家庭供暖或住宅小区集中供暖等。
对于南方地区来说,供暖还需要考虑如何节能减排。如果南方地区采取集中供暖,现在长江流域有供热需求的住宅达70亿平方米,每平方米集中供暖消耗9公斤标煤,南方集中供暖增加采暖能耗至少4500万吨标煤。这样将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
因此,江亿认为,南方需要供暖,但是不合适集中供暖。南方需要舒适、高效、节能、环保的采暖方式。
同时,在南方地区采取空调热泵供暖也比集中供暖更加经济实惠。2009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曾经联合对城镇居民生活方式与节能状况展开调查。在对上海785户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超过90%的居民使用空调热泵,使用燃气壁挂炉的用户仅为1%。
“这样计算下来,在南方,每户采暖季的实际用电量为每平方米6度至8度,即每平方米平均收费5元。”江亿说,“这仍比北方集中供热每平方米24元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