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新热源
带来供热格局的质变
2008年11月12日10时,随着一声令下,新建成的高新区首座热力中心——西户路热源厂两台锅炉正式点火试运行,滚滚热源顺着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开启了高新区集中供热史上全新的一页。这一天,高新区供热格局迎来质的变化,自此用上了自产热源。而这一切变革,高新热力功不可没!
据了解,2008年之前,高新区集中供热主要靠外购热源。但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入区企业及住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之一的集中供热矛盾也随之逐年突出,高新区现有的供热存量已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根据高新区管委会战略发展需要,组建一支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相匹配的集中供热企业,就成为承载这一变革的必然选择。于是,2008年西安高新区热力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由高科集团经营管理,全面负责高新区范围内的城市市政集中供热规划的实施与服务。
作为企业化运营的高新热力,所接手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在当年实现高新区首座集中供热中心——西户路热力中心一期的建设并实现对外供汽。
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刚成立的公司来说,供热可谓是一个未知领域。为了尽快熟悉,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西安市所有的热力中心、电厂挨个走访考察,并赴外地取经。“接到这个任务时,距离冬季供暖只剩下不到10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啊!”提起当年的建设,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至今仍深有感触。“可以说整个建设过程,都是在不断摸爬滚打中探索前进”。
科学组织施工,抢时间赶进度。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新热力不辱使命,如期完成西户路热源厂一期建设,并实现了对外供汽。让高新热力人更为之自豪的是,该项目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其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优,效益之高,创造了我市供热工程建设史上新的奇迹。
热源建设加速度
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从2008年西户路热源厂建成投运的那一天起,高新热力就没有停止过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和热网改造的步伐。继西户路热源厂之后,短短六年间,又快节奏高品质的完成了西户路热源厂二期、三期建设,以及融鑫路热源厂改造、三星热源厂的建设,不断把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2012年,公司投资1亿多元,对融鑫路热源厂进行了全面拆改。该项目是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责任重大、压力空前。为确保按时供暖,高新热力上下紧紧围绕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总体计划和时间节点,抢时间、赶进度,创造性进行施工,克服过程中民扰、中高考、创卫复审、渣土管制等诸多不利因素,不到七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2012年10月26日点火烘炉,11月13日正式对外供热。改造后,新热源厂的供热覆盖区域约为3.5平方公里,保证了附近14个用热单位的按期正常供暖。当滚滚热源流入每一住户家里时,大家才得以松了一口气。住在太白小区的孙大爷无法掩饰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我们真心感谢政府和高新热力,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改造,今冬就给我们送来了温暖。跟去年相比,暖气质量好了很多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大限度的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同时满足热源厂建设的基本条件,高新热力打破原有设计,创新性的将锅炉房工作平台设置在地面正负零米,将一系列可能产生影响的设备全封闭在地表下完成,这在供热企业来说,是一个创新性的突破,也意味着改造后的热源厂将更加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更加能满足居民日照时间和光线的要求。
2013年,由公司负责的第三热源厂——西太路三星热源厂开工建设。三星热源厂项目时间要求紧,常规需要两年完成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十个月内完成确保供热。在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一致努力下,项目从开工到一期建设完成,仅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西安市热源厂建设史上的又一新记录。
三大热源厂建成后,高新区域的供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和改善,使高新区的集中供热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按照下一步规划,高新热力鱼化热源厂、软件新城热源厂将逐步开工建设,鱼化热源厂已被列为公司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
管网敷设改造
为整体供热部署提供有力保障
热源变好,管网改造也很重要。在建设热源中心的同时,公司也不断加快热力管网铺设速度,并对现有热力管网进行了大量检修、维护和改造工作。
自2008年以来,高新区一、二期的采暖依靠西户路热源厂通过唐延路唯一一条DN500高温蒸汽管道输送热源。这些年热源厂热源很充足,但这条DN500的热力管道却因管径太小造成输送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供热瓶颈,公司2013年在经五路与科技六路间重新敷设了一条DN800主干热力管网,彻底解决了热源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唐延路上的DN500老管道仅作为备用管道而停运待命,也解决了唐延路南段行车道常年冒蒸汽的现象。
融鑫路热源厂改造后,由于将原有蒸汽锅炉改为了热水锅炉,所以辐射区域内原有蒸汽管网也要相应进行热水管网改造。为保证热源能够更好的输送出去,高新热力对区域内原有近32家蒸汽用户支线、换热站及5公里主管网进行全面的“汽改水”改造,使原有200万采暖面积的用户用上了融鑫路热源厂提供的稳定热源,解决了多年来该区域热源不足的问题。
三星项目热网建设中,三星电子提出将常用一条热力管道输送蒸汽的标准提高到了一用三备的高规格。公司根据韩方需求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了技术研讨,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优化为最有利于施工和后期运行的直埋钢套钢方案,为后续施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2013年初热力管网施工单位进场,和三星热源厂建设团队一样,春节期间不间断作业,最终在7月30日前与三星热源厂同步完成工程建设,具备了正式运行的条件,达到了三星电子提出的极端条件下不断输的严格要求。
鸿基新城小区地处鱼化区域,由于周边没有规划热力管道,多年来供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013年年初由市政府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将鸿基新城的供热问题交给了高新热力解决,并要求必须在2013年冬季实现集中供热。公司经研究决定将丈八四路的DN800主管道向北延伸,穿越皂河和尚未拆迁完成的茶张村和双水磨村,将主管道敷设到鸿基新城。但由于拆迁未完成,又遇到皂河障碍,市政道路也未修建,使得工程任务异常艰巨。公司工程建设团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地精神”,一头扎进工地,穿皂河、绕障碍、迁树林、搬山填湖,一干就是5个月。原计划12月供暖,在高新热力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将工期提前到了11月8日,实现了送汽目标,使21万平米的居民温暖过冬。
“非开挖”施工
不给城市“添堵”
要铺设热力管网,将涉及破路施工问题。为积极响应市政府有关“缓堵保畅”的号召,高新热力主动作为,积极改进施工工艺。本着“能不开挖尽量不开挖”的原则,大力推行“顶管+定向钻”技术,以减少开挖围挡面积。工程部负责人称,“从工程造价来说,‘非开挖’施工相对于普通开挖成本较高,但综合效益还是很好的。对城市道路影响小,能很大程度的缓解交通压力,不影响市民出行”。
今年唐延路扩容热力管网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管网全长1.8公里,因整个工程建设贯穿唐延路遗址公园,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公园植被和树木造成破坏,工程均采用“顶管+定向钻”施工形式。“顶管施工,只需每隔200米设一个小围挡,每个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后续回填和绿化恢复工作更好做些”。
近年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管网改造量更大,覆盖采暖用户更多。施工区域涉及缓堵保畅、治污减霾、噪音环保、绿化苗木、路灯照明等敏感社会影响因素,所以规划报建、设计、占道等工作就非常困难。为此,公司整合多方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在各个关键部门、关键环节进行了大量协调工作。在管网建设和道路影响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在这样的工期和工艺要求下,没有一支过硬的团队,几乎不可能完成项目建设目标”。高新热力公司领导者们颇有感触:工程建设期间,高新热力人用思想谋事、用责任担事、用激情干事、用实干成事,几大项目的成功建设,印证了高新热力这支队伍“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专业作风,体现了高新热力公司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水平。
——西安高新区热力有限公司跨越发展纪实
之
发展篇
聚焦高新热力
3大热源中心、243个换热站,供热覆盖区域约40平方公里,供热蒸汽、热水主管网约83.8公里,实际供热面积1188万平方米……这每个简单数字的背后,无不凝聚着300多名高新热力人的汗水和辛勤付出,折射出5年来高新热力心系群众冷暖,着力保障供热,温暖民生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成立于2008年2月的西安高新区热力有限公司,是西安市五大市政集中供热企业之一,担负着西安市高新区和城西部分区域的供暖任务。近年来,面对供热市场的新形势和供热发展的新局面,该公司高举“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西安市、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大旗,以“构建和谐环境下的新型供热关系”为己任,以“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顽强拼搏、精益求精”的精神,克服前进路上一道道难关,打响并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创造了供热史上的辉煌业绩。
他们,用一次次实际行动,打赢了一场场硬仗;他们,用一次次的艰辛探索,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回首过去的6年,高新热力公司走过了从艰苦创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成为了服务民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集中供热行业中坚力量。2014年,面对新的挑战,高新热力人将信心百倍,携手并肩、戮力登攀,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与阻力,为实现更高目标高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