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供热要闻 » 正文

威海推进供热惠民工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次数:54476
  今年,环翠区张村镇、羊亭镇,高区初村镇,经区桥头镇,工业新区蔄山镇、草庙子镇也被纳入到市区集中供热的大管网中,这意味着,这6个镇的居民也能像市区居民一样,真正享受到城区集中供热的暖流。
  铺设近2万米供热主管线、新建8个换热站、检修和改造老旧管道、为小区楼体逐个安装排污阀、市区33个老旧小区进行墙体保温……市热电集团和第二热电集团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6个镇的供热准备工作,解决了市区老旧小区供热效果不理想的难题,让冬日里的市民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幸福小事
  “我家也超过20℃啦!”
  “哎呀,家里真是热乎,冬天在家再也不用穿外套了。”12月13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张村镇华锦社区时,家住华锦小区的居民王慧芹如是说。
  刚打开门,一股热流扑面而来。走进屋里,阵阵暖流涌到身上。王慧芹高兴地拿出家中的温度计,只见上面清楚地显示着19℃。王慧芹又挨个测量了其他屋子的温度,“北屋21℃,东南屋19℃,西南屋23℃,家里平均已经超过20℃啦!”王慧芹手拿着温度计,难掩心中的幸福感。
  原来,王慧芹2006年搬到华锦小区,当时镇上集中供暖,但温度一直上不去。“以前12月份的时候我家里平均也就十六七度,有的邻居家里只有十二三度,冬天可难熬了。”王慧芹回忆道,以前冬天在家里都要穿上棉衣,刮风的天气还要用电暖气,否则在家里根本受不了寒气的侵袭。为了保暖,王慧芹还特意将家里的窗户改成了双层。
  王慧芹说,以前每次去住在市区的哥哥家,一进门就有股热流,那时候她就特别羡慕哥哥,心想自己家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在家可以不用穿外套。“没想到,今年我家也能像我哥家一样了,进门可以不用穿外套,也不用穿棉拖鞋了。”王慧芹高兴得合不拢嘴:“幸亏政府为咱们老百姓解决了供暖的大事,以后我再也不用盖厚厚的被子过冬了!”
  “现在住在暖和的屋子里,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王慧芹高兴地表示,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过冬天了,冬天对她而言,也更加温暖了。
  部门举措
  将3个镇的3万户居民纳入市区供热管网
  “今年我们将市区供热主管网延伸到环翠区张村镇,同时进行了羊亭镇和高区初村镇的热源建设和管网完善,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主管网的铺设、小区管网检修和改造以及热源的建设等。”市热电集团宣传监察部长张华才介绍。
  张华才表示,为了让镇上的居民也能够及时享受市区供热管网的大暖流,在市政府的部署下,市热电集团今年将环翠区和高区的3个镇共3万户居民的供热工作纳入管理。以张村镇为例,在3个月的时间内,市热电集团工作人员新建8个换热站,将主管网从科技路与抚顺路的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张村镇,2万米供热主管网的铺设保证了张村老区和其他众多换热站的供热顺畅。
  “张村镇一共有5个小区进行了分支管网改造,主要包括管网加粗和阀门更换,许多小区的地下管网生锈严重,工作人员对老化管道全部进行了改造。”张村镇供热中心站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给居民提供更好的供热效果,工作人员入户为居民清理排污设备,并对小区排污管道进行改造。
  据了解,市热电集团对高区初村镇和环翠区羊亭镇也同样进行了管网和设备的完善。“今年我们在高区初村镇新上2台供热设备,对循环水和蒸气管网进行了完善,对羊亭镇的蒸气管网也进行了锅炉维修和隐患消除。”张华才介绍,下一步市热电集团将根据用户的供热需求,进一步完善热力规划,争取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融融暖冬。
  幸福小事
  “暖气让我们有了城里人的感觉”
  在工业新区蔄山镇威达花园小区内,刘玉坤夫妇穿着单层的秋衣秋裤,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之前用来盖着保暖的毯子如今被铺在沙发上充当坐垫了。
  这样的改变就发生在一个月之前,在加入了集中供暖的“大家庭”后,刘玉坤冬天再也不用过着“除了炕头哪儿也不想去”的生活了。“我们搬上楼之前还担心以后没法烧炕了,冬天肯定特别冷,我还特意准备了几床大厚被。可没想到,人进了楼房,这暖气也跟上来了,这个冬天我肯定不会再挨冻了!”刘玉坤说。
  旁边正津津有味看电视的老伴也忍不住说道:“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啊,那冬天可不好过,棉衣棉裤穿的鼓鼓囊囊的,还得天天烧炕。”说起来以前冬天烧炕的日子,刘玉坤的老伴最有感触,“这炕一天得烧好几遍,有一回烧猛了,把炕上的被子都烫糊了。”回想起以前冬天取暖的日子,老两口至今没有忘记。
  现如今,村子已经变成了小区,当年的村民也已经变为居民,以前天天烧炕的日子也成为回忆了。“我们现在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离不开政府和热电厂员工的努力。有一次我回家很晚,看到热电厂的工人还在铺管道,非常感动。如果不是他们施工及时,我们今年冬天哪能按时供上暖啊。”谈到今冬及时入户的暖流,刘玉坤感慨万千。
  如今老两口在家再也不用为取暖的事情忙里忙外了。闲暇的时候,刘玉坤喜欢养鱼,“你看这鹦鹉鱼,颜色多漂亮,以前我在家里根本没法养,这种鱼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家里冷的话根本养不活。”刘玉坤说,现在他可以安心喂鱼,真正过起城里人的生活了。
  部门举措
  合力共建温暖家园
  “今年,我们镇区楼房总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实施集中供暖面积40万平方米。入住的4000户居民全部并入供暖大网,享受集中供热的温暖。”蔄山镇有关负责人说,为了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设施的配套完善,镇政府在与各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并与二热电合力,为镇上居民实施了同步供暖工程。
  “今年9月下旬二热电集团接手了蔄山镇的供暖工作,为了保证今年冬天居民能供上暖,二热电集团员工放弃休息时间日夜赶工。”二热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供暖前将锅炉房建设调试完成,在镇政府的全力配合下,保证了居民能够按时用暖。
  “今年,二热电集团还实施了老旧管网更新和扩容改造,对各个供暖设备进行检修,确保供热机组、管网安全稳定运行。”二热电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二热电集团新增供热面积158万平方米,在工作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紧调配,全力赶工,保证了11月14日正常为居民供暖,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城里人的暖冬生活。同时,对于不方便出户的老年居民和残障人士,二热电通过提供上门服务等措施保证特殊群体顺利过冬。
  幸福小事
  “我家的温度和新楼房的一样高”
  12月13日上午,家住环翠区环翠楼街道红光社区的耿月桂正身穿一件薄背心,在家中打扫卫生。
  “现在暖气热乎了,在家不能穿太多,一件秋衣加一件薄背心就正合适,干起活来还出汗了呢。”耿月桂把家里的地板拖了一遍,额头上就沁出了汗珠。她说,要在去年冬天,在家就得穿着厚厚的棉衣,身上衣服多了,做家务都不方便。
  原来,耿月桂所在的红光社区是多年的老小区,墙体和门窗的保温性都存在缺陷,每到冬天,耿月桂的家中总是有一股寒意,暖气虽然用上了,可是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今年我们小区的外墙都加了保温层,可别说,加上一层效果就是不一样。”耿月桂说,现在老伴回家就只穿一件秋衣就行了,儿子和媳妇回家也总念叨今年的暖气效果不错。
  “我家小孙女也住在我这里,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了。”耿月桂说,以前冬天晚上起夜,自己都得用厚厚的棉被包着小孙女下床,现在晚上下床穿个外套就行。“小孙女回家只穿着袜子在客厅玩就行了,连鞋都不用穿,要在以前的话,穿着棉拖鞋和棉衣我都不放心。”耿月桂对今冬供热效果非常满意。
  “还是得感谢政府,墙体保温是个不小的工程,从今年3月份开始,施工人员就开始忙活,加保温层,还新上了涂料,把我们一个老小区改造的跟个新小区似的,走在小区里都觉得不一样了。”耿月桂说,看着自己家里和小区实实在在的变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部门举措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接近尾声
  “今年我们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近40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外墙改造、热计量改造和换热站改造。”市燃气热力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前两年的实践,外墙改造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年我们继续完善老旧小区的供热设施,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供热惠民工程的脚步。”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剩下小部分改造工程还正在加紧进行中,争取今年之内完成既定改造目标。
  另外,热计量改造和换热站改造工程也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方面。据了解,今年我市为3万多用户安装了热能表和温控装置,达到室内温度的可控便捷操作。据该负责人介绍,通过温控装置控制热能的消耗,不少用户已经实现了成本的可控性,今年更多的用户将能够体验到节能的作用。该负责人还表示,换热站改造也为供热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供热改造工程将更多地实现惠民利民。
 
关键词: 供热惠民工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合作电话:010-80801894 媒体联系:QQ 769209918 Email: 769209918@qq.com(征稿)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