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威修建的新农村太阳能房(资料照片)
现阶段,在我国太阳能与建筑最有用、最直接的结合应当是太阳能光热、光伏与建筑结合的方式。这项建筑节能设想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被称之为“南墙计划”。“南墙计划”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筑物朝阳的南立面上加设阳光间、暖廊,配设太阳能光热、光伏等设施,达到提高居住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的一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形式。
“南墙计划”认为,我省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可利用太阳能技术全部或部分解决农村建筑的采暖、热水供应、生活用电等问题。那么,这项被业界称为改变取暖方式的民生工程在我省实施情况又如何呢?
经济实用的太阳暖房
11月初的一个周末,记者来到榆中县夏官营镇鳌子坪的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虽然室外最低温度已接近零摄氏度,但在示范基地15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感觉不到一丝冷意,屋内走廊里摆放的几盆鲜花开得格外鲜艳。15时30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18摄氏度。主人刘涛告诉记者,他家住的是太阳能采暖房。
谈起自家新修的房子,刘涛的妻子隋红满脸都是欣喜:“这种房好得很,既暖和又干净。往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架了1个月的炉子。今年到现在还没生炉子,中午太阳好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能达到20摄氏度。当初修这房子时虽然多花了1000多元,但现在看来,冬天一吨煤都用不上,这种房子确实是又节能又省钱!”没等妻子说完,刘涛又给记者讲起了自家太阳能采暖房的好处。
这种太阳能采暖房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负责建造,技术主要是在建造房屋时,采用保温和隔热材料对房屋墙体和屋顶进行处理,能使室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据了解,这便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所提出的“南墙计划”的一个实验基地。
“南墙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得益于喜文华30多年对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的不懈研究,基于1983年在我省建成的亚洲最大的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长期监测科学数据之上。
广大农村更值得推广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建筑研究室主任刘叶瑞介绍,与城市的集中供暖不同,我省农村大都以各家烧柴薪、煤炭取暖,一家一户都有一个小火炉。这种取暖模式费用高、热效率低、污染环境。
平凉市静宁县三合乡三合中心小学“被动式太阳能暖室”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建筑设计研究室工程师刘孝敏负责设计修建。三合中心小学的李校长告诉记者,利用深色吸附热量、热空气隔离、空气对流等原理,教学楼能充分采集、贮存太阳光能,适时释放多余热量,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冬天教室内即使在最低气温下,不用生火,孩子们穿着毛衣也可以读书学习。刘孝敏介绍说,被动式太阳能教学楼建设成本仅比普通教学楼高20%,教学楼建成以后,学校一年不仅可节约十几吨煤炭,还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截至目前,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累计设计各种太阳能建筑及节能建筑11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因此而影响或辐射当地群众自发应用太阳能建筑约150万平方米。
将在甘肃全面铺开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自2012年《住建厅关于开展甘肃省农村建筑节能“南墙计划”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此项工作已经开始部分试点,全省广大农村以村庄建设为载体、县为单位、村为基本单元组织实施“南墙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先期将选取部分村庄作为示范村,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新建村民小区等工程的实施,在农村建筑中逐步推广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太阳能采暖与太阳能热水技术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并与农村新建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使用。同时,积极发掘当地节能产品、技术,不断丰富“南墙计划”的内涵,逐步引导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南墙计划”。
省住建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魏存孔告诉记者,2011年6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榆中县列为国家“节能暖房”工程重点城市。当年,榆中县住建局3个砖混结构的家属院进行了“穿衣”改造。
记者在榆中县一家属院看到,一栋大楼正在进行外墙面节能保温苯板的安装。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榆中县“节能暖房”工程的试点工作已经拉开了帷幕,该工程将正式在榆中县城内全面铺开。住户杨甲说:“以前家里冬天室内温度很低,去年自从‘暖房’工程后,家里平均温度升高了6摄氏度到7摄氏度。”此外,我省个别商品住宅区也采用了集热蓄热墙。
喜文华告诉记者, “我省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全国前列,开发利用太阳能特别适合甘肃省情。”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惠及农民、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南墙计划”的综合节能效率可达75%以上,也就是说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只需要增加约25%的常规能源辅助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墙概念如果能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概念结合在一起,那就不仅节能减排,而且可广泛推广普及太阳能新技术,还可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认识。”喜文华说。